1. 教学单位:车辆工程系
2. 课程名称:汽车理论 代码:
类别:专业教育课程 性质:必修课
学时:48/16 学分:2.5
面向专业:车辆工程
3. 实验课程的教学任务、要求和教学目的
教学任务:“汽车理论”课程是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主干课,通过对汽车模型的简化和抽象,以动力学分析的方法研究汽车的主要使用性能。其实验课是本课程的重点教学环节之一。通过若干次分组实验课,结合课堂讲授,介绍汽车整车性能实验测试系统的组成、典型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常见实验的操作规程、要领和数据处理步骤。
教学要求:在教师的讲解和辅导下,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知,掌握试验项目的测试目的、参数意义、仪器原理和操作要点,熟悉标准试验规程,对典型试验项目进行独立动手实践,掌握试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和一般流程。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汽车整车性能实验的基本原理、国标实验方法和典型实验的操作技能,通过实践环节,进一步加深对汽车理论思想、方法和结论的认识,并为日后的工作和进一步深造奠定扎实的测试理论和实践技能基础。
4. 学生应掌握的实验技术及基本技能
掌握测试系统的基本组成和仪器标定的操作;掌握汽车整车性能实验传感系统的组成、一般性实验条件和主要法规的要求;了解数据采集、时域分析和/或频域分析的基本思想和典型流程;掌握底盘测功机、非接触式速度仪、燃油流量计以及数据采集分析系统等仪器设备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了解典型整车实验的方法和国标操作规程。
5. 实验项目内容、学时分配和每组人数
(1)实验项目:汽车动力性实验
项目内容:进行全力加速、高速行驶和全力爬坡的操作;非接触式速度仪在汽车上的安装;试验数据的整理与处理,计算车速、加速时间和爬坡度。
实验学时:2
实验类型:综合
实验性质:必做
每组人数:10
(2)实验项目:汽车燃油经济性实验
项目内容:发动机油路的连接和油耗传感器的安装、空气泡的排除;根据预选工况(或车速),进行燃油消耗量测定(可由测功机模拟加载);百公里燃油消耗量的换算(燃油密度可估算),绘制“等速百公里燃油消耗特性”曲线。
实验学时:2
实验类型:设计
实验性质:必做
每组人数:10
(3)实验项目:汽车制动性能实验
项目内容:踏板力计(或油压传感器)、五轮仪(或非接触式速度计)、加速度计的安装;试验场地规定宽度通道的画线;进行给定初速度下的紧急制动;调整制动强度,测试最佳制动距离和制动减速度,监测踏板力。
实验学时:4
实验类型:综合
实验性质:必做
每组人数:10
(4)实验项目:汽车操纵稳定性实验
项目内容:GPS非接触速度仪、汽车操纵稳定性测试仪和转向力/角测量仪的安装,对圆周行驶轨迹进行预设;进行转向盘角阶跃输入—“等速圆周行驶”试验;记录数据并分析,根据汽车操纵稳定性稳态回转实验,评价汽车的稳态转向特性,定量计算不足(或过多)转向量。
实验学时:4
实验类型:综合
实验性质:必做
每组人数:10
(5)实验项目:汽车平顺性实验
项目内容:在试验车上搭建“压电传感器-前置放大器-数据采集仪”测试系统;进行路面随机输入的平顺性行驶实验,进行传感器的布置、试验工况监测和加速度信号记录;完成频域分析与计算;按“疲劳-功效降低界限”绘制车速特性曲线;按“振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推荐的轴向加权系数计算总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因时间所限,可由学生进行试验设计,做示意性操作)。
实验学时:4
实验类型:设计
实验性质:必做
每组人数:10
6. 实验教材或指导书或主要参考资料
可以参考《汽车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 第5版)、《汽车理论试验指导书》(汽车实验室编)或其他汽车实验标准资料。
7. 考核要求、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
实验课主要考查出勤情况、现场考核和实验报告质量。其中出勤情况占30%,现场考核占40%,实验报告质量占30%。
实验课成绩按20%的比例计入“汽车理论”课程总成绩。实验课成绩不及格者,“汽车理论”课程按不及格记。
8. 制定人:麦莉、宗长富
审核人:朱天军
日期:2016.05
9. 学院审定记录
经学院教学委员会讨论通过,可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