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教育思想(七)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教育思想(七)

发布时间:2017-09-15 作者:王炳林 郝清杰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事关国家未来。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面对教育事业发展新形势新任务,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了推动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成为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

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回应人民对更好教育的期盼

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建设,我国教育事业迈上了新台阶,教育发展总体水平明显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提高,国际影响力稳步增强,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加快推进,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是教育战线坚持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充分证明了改革开放是推进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充分肯定教育事业发展成就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教育优先发展地位需进一步巩固,教育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仍是教育体系中的突出短板,教师队伍还不能适应提升质量与促进公平的新要求,教育对外开放的水平不够高,等等。这些都是我国教育事业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需要在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加以解决。

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是破除各种体制机制障碍,促进教育公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动力。综合改革要求我们采用系统思维和系统方法,全面把握教育领域的各种关系,统筹处理各种矛盾,科学谋划整体改革。

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需要坚持新的教育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他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中指出:“谋划‘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确立新的发展理念,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为此,建议稿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并以这五大发展理念为主线对建议稿进行谋篇布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正式把这五大理念写入规划文本。这五大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2017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领教育改革发展”。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只有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才能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要求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深刻认识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要从整体上、从内在联系中把握新发展理念,增强贯彻落实的全面性、系统性,在教育改革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上有新突破,不断开拓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新境界。

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需要坚持教育的文化自信。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对于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展开了进一步的深入阐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值得中国人自信的文化至少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个层面。它们“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教育改革也要坚持文化自信。2016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市八一学校时明确指出:“我们的教育改革要坚持文化自信,好的经验要坚持,不足的要补齐。”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一定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扎根中国大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在教育改革中要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教育的丰厚遗产,立足本土审慎学习国外先进教育思想,不断总结革命文化及教育思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及教育思想,让教育改革更加智慧地解决各级各类教育所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改革之路。

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需要继续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提出了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新目标和新要求:“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继续大力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使我国教育越办越好、越办越强。”这一重要论述,指明了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总方向,就是要从上规模、讲数量向强素质、提质量、促公平转变,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好教育的强烈期盼。

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问题

面对人民群众对“更好的教育”和“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的强烈期盼,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9月9日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强调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强化责任意识,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当前,教育改革发展面临一系列重大问题,其中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主要是促进教育公平和提升教育质量。要在教育事业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集中解决这两大问题。

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面对人民群众对教育事业的新期盼新向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促进教育公平,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促进教育公平的改革要突出重点。

一要强化教育扶贫意识。教育短板在西部地区、农村地区、老少边岛地区,尤其要加大扶持力度。少年强则中国强,中西部强则中国强。2015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国培计划(2014)”北京师范大学贵州研修班参训教师的回信中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在贫困地区,我们必须补上这个短板。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二要强化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支持力度。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2015年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会议指出,大力发展乡村教育,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把贫困地区教育搞好,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防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

三要强化对民族地区教育的投入力度。2014年9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本次会议指出,教育投入要向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倾斜,加快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实行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办好民族地区高等教育,搞好双语教育。针对教育公平面临的这些难点和重点任务,党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

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核心工作。针对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2013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

针对高等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要通过体制创新提升质量。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代表的座谈会上明确指出:“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

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双一流”建设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最强音。建设“双一流”,就是要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

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的教育制度,要落实并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选拔水平,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的关键环节。恢复高考40年来,我国考试招生制度不断改进完善,基本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考试招生体系,为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当然,优质教育资源缺乏、布局不平衡、入学机会的地区差距等矛盾日渐突出。为了保障和促进教育公平,国家在优化高等教育资源布局的同时,抓住考试招生制度这一关键环节,不断探索和有效推进了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了教育重大政策的科学决策机制,更好地维护了高校招生的公平正义,让更多的人共享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成果。

为扎实推进教育改革,使高等教育更加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高等学校正在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作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通过深化改革,努力促进协同育人机制更加优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教师培训体系实现制度化、专业化、网络化,使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取得新进展,高等教育发展更加协调。

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教育事业发展

在新的形势下,全面推进教育事业发展,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顶层设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以新发展理念为教育改革的思想指南,以加强党的领导为教育改革的根本保障。

立德树人是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是教育事业的神圣职责,也是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要积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在山东考察时强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这里讲的“德”,既是指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也是指社会主义道德观,还包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这样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我们要以体制改革确保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既要发挥广大党员干部通过自己的模范行为感召和引领群众的作用,又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既要发挥政策导向作用,使各方面政策都有利于崇高道德的培育,又要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各行各业规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既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形成良好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又要使各种社会管理部门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注重在日常管理中体现正确的价值导向。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做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总之,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不断加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工作力度,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

以内涵式发展统领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坚持内涵式发展,要求把教育的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要求统筹利用好、布局好各类教育资源,突出保基本、补短板、促公平,推动区域、城乡协调发展;要求优化人才供给结构,加快高中阶段教育普及进程,推动高等教育分类发展,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加快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人才;要求创新教育供给方式,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拓展教育新形态,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努力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要求改革教育治理体系,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要求扩大社会参与,提高教育开放水平,整体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等等。

这些顶层设计,对实现教育内涵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四个服务”的重要论述,既是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我国整个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基本遵循,是党的教育方针在新时代的丰富和发展。

以依法治教引领和推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发,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整个改革过程中,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引领和推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就是要完善教育法律和制度规则体系,依法行政、依法治校。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完善立法工作机制和程序,扩大公众有序参与,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的要求,建立健全推动教育改革的法定程序,及时推出教育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立、改、废、释”,保证教育法律和制度规则体系服务于依法治教的要求。推进各级教育部门依法行政,推动放、管、服改革。依法治校,建设现代学校制度,落实和规范学校办学自主权,实行一校一章程。

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组成部分,体现着一国教育制度和制度执行力。《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实现教育现代化,就必然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改革不适应现实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构建适应时代变化的教育治理体系,不断提高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水平,解决当前阶段面临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高的教育需求。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使各级各类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加符合学生成长规律,从传统的教育管理转向教育治理,推进管办评分离,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是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办好中国教育的关键在党。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办好中国的教育,关键同样在党。针对当前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这些重要讲话和论述,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等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遵循。必须牢牢掌握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权,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掌握教育领域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

(王炳林系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郝清杰系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基础理论研究处处长、研究员)

《中国教育报》2017年09月15日第1版 版名:要闻

©版权所有:肇庆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地址: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东岗 肇庆学院实验楼 邮编:52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