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简章||肇庆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智能绿色车辆微专业招生啦


一、智能绿色车辆微专业简介

面对当今全球汽车行业智能化和低碳化发展趋势,智能绿色车辆微专业是集车辆工程、人工智能和绿色能源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工科专业。主要立足于国家和地方战略发展需求,面向智能汽车、绿色能源和人工智能等领域,以智能绿色汽车产业及相关产业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掌握智能绿色车辆工程领域相关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从事智能车辆工程领域相关设计、制造、测试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开设背景

1. 政策支持

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和智能汽车领域的发展,将其作为推动绿色发展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抓手。

国家战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将成为主流,智能网联汽车新车销售占比达到50%以上。《关于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提升智能绿色汽车的技术自主化能力,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

地方政策:各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智能网联汽车试点应用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制造、智能驾驶测试和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广东、上海等地重点支持智能绿色车辆及相关产业的集聚发展,提供补贴政策及产业扶持计划。北京则出台了《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

2. 行业发展需求

智能化与绿色化融合:随着传统汽车产业向智能化、电动化转型,车辆智能控制、绿色能源应用等成为行业核心竞争力领域。智能网联汽车市场增长迅速,预计2025年全球市场规模将突破5000亿美元,中国市场占比近一半。绿色能源应用作为新能源车辆动力系统的关键,市场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

3. 消费市场变化

新能源汽车消费热潮: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800万辆,占总销量的35%,且仍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消费者对车辆智能化功能、续航能力、能效的要求不断提高,催生了对技术创新的强烈需求。新能源汽车市场已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阶段,技术优势逐渐成为购买决策的核心。

环保意识增强:随着碳中和目标的推进,消费者更加青睐低碳环保的绿色车辆,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和偏好不断提高。

4. 学科交叉与人才缺口

新工科发展需求:智能绿色车辆是车辆工程、人工智能、绿色能源等多学科交叉领域的集中体现,亟需复合型高素质应用人才。当前高校智能绿色车辆方向课程设置滞后于行业发展,专业人才培养规模与行业需求存在明显缺口。

职业发展前景:行业调查显示,新能源与智能车辆技术岗位需求增速超过25%,具有创新能力与工程实践经验的高端技术人才供不应求。


三、培养目标

本微专业旨在面向智能绿色车辆产业,培养具备车辆智能控制、绿色能源应用技术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生将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掌握智能车辆的关键技术和操作技能,具备新能源车辆设计、热管理及调试的专业能力,能够在智能车辆的研发、生产和技术服务岗位中发挥作用。


四、课程体系

1. 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表

2. 课程简介

.《智能汽车创新技术》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智能汽车未来创新技术:包括人工智能(AI)、机器学习(ML)、计算机视觉、传感器技术等多种技术融合在一起,以实现汽车的自主驾驶。课程核心内容:传感器技术、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算法、路径规划与控制。课程还集成未来智能汽车发展最新研究案例教学:1.复杂环境下智能车辆感知应用案例;2.脑机交互技术 BCI 在智能汽车上的应用案例;3.驾驶员疲劳及注意力监测技术案例;4.智能重型商用车在环境感知和路径规划与控制的应用案例;5.分布式多车协同进化算法及自进化学习自动驾驶模块应用案例。

.《车用动力电池热管理技术》课程简介:本课程致力于探讨车辆动力系统的热管理技术,旨在提高汽车性能、效率和安全性。课程内容包括热传导、对流和辐射传热机制,以及如何利用传感器和控制策略优化热量分配与调节。学生还将研究电动车辆和混合动力车辆中热管理系统的应用案例,探讨能效优化、寿命延长和环境影响降低等方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现代车用热管理技术的最新发展,为未来智能绿色车辆热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施做出贡献。

.《动力电池材料与技术》课程简介:本课程将系统介绍动力电池材料与技术的基础知识及最新进展,涵盖电池材料的分类、性能特性与选择原理。学生将深入学习锂离子电池、固态电池及其他先进电池的工作机制、设计与制造技术,并探讨各类材料在能量密度、安全性和使用寿命等方面的影响。课程还将分析动力电池的产业链及回收利用技术,结合当前汽车行业的应用与挑战,培养学生在动力电池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综合能力。

.《车用绿色能源技术》课程简介:本课程将全面介绍车用绿色能源技术的原理、发展和应用。学生将了解各种绿色能源形式,包括电池、氢燃料电池、生物燃料等,以及它们在减少排放、提高能效和保护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课程将涵盖绿色能源的生产、储存和使用技术,以及与传统燃油车辆的比较和优劣势分析。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深入了解绿色能源对汽车行业的影响,为未来绿色低碳汽车与可持续交通系统的发展和推广做出贡献。

.《计算机视觉》课程简介:本课程以人工智能专业中计算机视觉基础理论为核心,通过数字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基本理论学习,使学生掌握射影几何的基本模型、原理、计算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能够从科学的角度分析图像的几何和属性信息;通过对图像去噪、图像拼接和相机检校等计算机视觉特定问题的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视觉的兴趣,开拓国际视野和思维,锻炼个人编程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学生将来进一步在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学习,解决工程中有关视觉图像的实际应用问题,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智能汽车装配与调试》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智能汽车装配与调试的内容,包括智能传感器的装配与调试、自动驾驶计算平台的装配与调试、线控底盘系统的装配与调试、智能座舱与机器视觉系统、整车综合道路测试。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智能网联汽车感知识别、决策规划与控制执行技术,以及智能网联汽车先进驾驶辅助系统三大关键技术。课程目标是使学生具备智能网联汽车传感器的安装、线束连接、参数标定、程序调试、故障检修、整车综合功能测试等技术能力,最终能够依据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行业、企业的标准及规范完成智能网联汽车的基础维保及相关售后服务工作。

.《智能车辆建模与仿真》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一门专注于智能车辆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的课程,旨在为学生和工程师提供关于智能驾驶车辆仿真技术的深入理解与实践技能。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能驾驶车辆仿真技术概述、常用数值算法、MATLAB/Simulink 机电系统建模与仿真、MATLAB自动驾驶场景构建、控制系统自动代码生成与半实物仿真等。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智能车辆系统动力学的建模

与仿真技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智能车辆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行业实践》课程简介:安排学生前往小鹏等相关公司进行实习,安排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作为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业务指导,以深化专业知识并积累实践经验。企业参与实习生的考核和评价,为优秀实习生提供就业机会。


五、招生对象与条件

微专业面向本校机械、车辆和计算机以及电子、数学等相关专业的全日制大二本科生,首期招生人数在 30 人左右。为确保选拔出有 志将来从事汽车相关领域工作,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具有培养前途和发展潜质的优秀学生,建立了完整的生源选拔、面试考核、评估、筛选机制等。微专业课程不能申请免听、免修或替换,所修课程成绩不纳入主修平均学分绩点计算,不与评奖评优、毕业资格等挂钩。

六、培养计划及修读要求

1.授课时间

入学后的第三、第四和第五学期,一般利用晚上、双休日、或假期集中授课,不影响主修专业课程。课表由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和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学院协商制定。

2.修读要求

该微专业修读年限为1.5年,共设置8门课程,总学分为16学分。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修满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学分且考核通过后,发放学校统一制作的微专业证书。

注意事项:微专业为非学历教育,不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备注信息,不授予学位。

七、咨询与报名方式

1.咨询方式

联系人:王老师:15602408031

朱老师:13642731452

QQ群:601641030

办公地点:科技实训楼(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617


2.报名方式

报名时间:202538日前

线上报名:扫码填写下方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智能绿色车辆微专业报名表,扫描或拍照发邮件至邮箱2019010127@zqu.edu.cn,邮件主题为微专业-学院-姓名-学号

线下报名:填写智能绿色车辆微专业报名表,交到科技实训楼(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617王老师处。


文字:朱明汉、王海

排版:张娜

初审:王海

复审:陈家泓

终审:李剑英




©版权所有:肇庆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地址: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东岗 肇庆学院实验楼 邮编:526061